青州市王坟中心学校 付佃元 王慎茂 李玉珍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让网络变得阳光,成为素质教育的助推器,使学生在网络的海洋中汲取养分、提升素养、健康成长呢?这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
一、召开主题班会,集思广益阳光 网络教育,让学生认清网络的真面目
笔者利用集体班会时间,召开名为“网络是什么”的主题班会。在班会开始前,要求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在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网络收集有关网络利弊的资料阳光 网络教育,将资料整理后提交给班级,然后进行集体讨论。面对自己动手收集的真实资料,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讨论得非常热烈,也初步认清了网络的真实面目。
在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和模拟表演结束后,笔者趁热打铁,引导同学们“约法三章”:一是上网要得到家长或老师的允许,不要偷偷地独自上网;二是要善于利用网络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三是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于游戏。同学们都签名立诺,表示坚决拥护和遵守。
二、言传身教,熟悉网络,做好学生的榜样
“身教重于言教。”在一次数学课上,有一名女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三角函数的正弦值总比1小?”为了和网络挂钩,对这个问题,笔者不是直接告知答案,而是指导她自己动手,在网上搜索答案。结果,她发现相关的答案很多,内容详尽而且清楚、明了。她高兴地说:“这样的办法太好了!以后再有问题就可以直接上网查。”
三、利用信息技术课,让学生上网冲浪,感受运用网络学习的乐趣
在信息技术课上,结合本学科的课程特点,笔者在教学中尽量多设置研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这一信息工具分析与解决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用更多的精力关注网络上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网络接触社会,提高辨识和思考的能力。
在讲授《网页制作》这一课时,笔者首先指导学生建立个人站点。选好主题后,素材怎么搜集?笔者再教会学生使用谷歌、百度等搜索工具。搜集到的相关素材很多,哪些好用,哪些不好用?笔者则要求学生判断素材与自己主题的相关程度,然后进行选择。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对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比以前有了显著提高。课程结束后,学生们都能够通过因特网浏览到自己的页面,成就感油然而生,从而感受到了运用网络学习的乐趣。
四、家长支持并适当引导,让网络更阳光
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学生终归是离不开网络的。所以,对网络心存芥蒂的家长不妨先放下对网络的成见,把它当作一种生活的工具来看待,和孩子一起来上网。如果家长对孩子上网持肯定的态度,就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对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家长们来说,信息能力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在与孩子一起上网的同时,既能利用自己的社会经验对孩子的网络行为适当加以引导,又能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实在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五、利用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提升学生的素养
每到寒暑假,很多家长为孩子犯愁。有的家长抱怨道:“假期这么长,孩子有很多时间上网,我们不好管啊!”为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科学上网,笔者每年寒暑假都安排学生进行一些有益的网络比赛。2009年寒暑假期间,学校举行了“圣威尔”青少年博客大赛、学生电脑绘画大赛、学生电子报刊大赛等活动。学生在假期中学到了知识,提升了能力,陶冶了情操。
“经历风雨,终见彩虹。”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学生的网络活动步入了正确的轨道,从未出现“网瘾少年”。同学们能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在上级举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电脑绘画大赛、青少年科学幻想画大赛中,先后有20余人次获奖。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家庭、学校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网络终将变得阳光,并将最终变成青少年全面提升素养的助推器。
福建成人高考网
成考交流①群
(扫一扫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