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占地面积120余万平方米,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生网络教育心理学研究生网络教育,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首批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国家培养中、高等学校师资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2.心理学院简介
2008年获批湖北省心理学一级重点学科,并成为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平台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等次,华中地区稳居第一。先后建设了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心理与行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重要学科发展平台。2015年12月获批成立中国心理学会网络心理学分会,成为挂靠单位。
在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方面,已经形成了以“网络心理与行为研究”为特色,以“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为重点的研究格局。在网络心理与行为这一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研制了中国网络游戏分级标准、网络游戏暴力指数等,获批建设了面向行业产业的“社交网络及其信息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并与深圳腾讯公司合作成立了“网络学习与互娱联合实验室”。发布了《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发展报告(2014)》,出版了《网络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团体治疗》、《青少年网络交往与自我》等“青少年网络心理研究”丛书(8本)以及《心理学与互联网:个人、人际和超个人的启示》、《青少年网络心理研究》等“网络心理与行为”译丛(5本)。在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领域, 积极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中小学心理辅导教材开发、课程建设、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术的规范、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办法等临床与咨询心理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和实践示范,成果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对湖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创新,其课程平台覆盖全省近300万中小学生和3万余名教师;协助起草《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实施意见》、《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总体方案》等多份管理制度,被湖北省教育厅采纳并下发文件执行;牵头制定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与机构注册系统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认证办法的制定工作,在行业发展和标准制定中发挥重要影响力。学院积极关注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和实践需要,在留守儿童、网络成瘾、大学生危机干预、512震后心理援助等问题上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向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提供多项咨询服务,为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搭建了中美奥四校联合平台,创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网络时代心理学前沿”系列研讨会。该系列国际学术研讨会始于2013年,于每年10月中旬举行,已连续举办四届,主题分别为:数学心理学模型精选(2013年)、计算行为科学(2014年)、行为与文本数据分析(2015年)、行为分析方法与网络心理研究(2016年),邀请一批国外知名专家引领国内网络心理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
3.心理学院机构设置
4.心理学一级学科(0402)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研究方向
1. 认知神经科学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向近年来主要围绕知觉与注意、语言与创造性思维开展研究工作。另外,与其他方向老师合作,开展认知发展、社会认知方面的研究工作。本研究方向要求系统的实验方法与实验技能训练,包括心理学实验编程与技术、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眼动技术、ERP技术与fMRI技术等。
2.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研究方向包括人格和社会两个分支,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学科体系中注重从整体的视角探究人的认知、动机、感情、意志和行为的复杂组织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系统探讨人性的学科。它要运用特质理论、生物学理论、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理论去研究个体及其差异,也要用实验研究、相关研究和个案研究的方法去探讨具体的人格变量。
社会心理学是致力于对社会与文化背景中人的心理及行为进行认识、理解和积极影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领域。社会心理学研究方向是在掌握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历史和方法的基础上,探索社会认知、社会化、社会动机、社会态度、社会情感、社会行为、人际关系、社会信仰和价值观、集群行为、社会病理心理与行为、人格与文化、社会发展、应用社会心理、社会行为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课题。
3.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包括认知发展、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等重要领域。认知发展主要研究儿童青少年的客体认知和社会认知、概念、解决问题及记忆等方面的认知能力的发生发展规律,探讨认知发展的一般问题、研究方法,以及促进认知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社会性与人格发展主要研究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的规律及其在个人和组织发展中的应用。在儿童青少年社会化、同伴关系、创造力发展、儿童青少年心理辅导、家庭教育与人格培养、儿童发展指导、大学生成长与指导、成功老年化等领域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
4. 教育心理与学校心理学
教育心理领域关注在传统和基于计算机环境条件下的学习心理,包括动机、情绪与认知和自我调节学习的关系,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因素、教学、教师、同伴等)对青少年学习的影响,学习动机、情绪、问题解决能力和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促进等。关注现代技术对青少年学习的影响,如在多媒体学习、超媒体学习和网络学习条件下,青少年学习的特点。
学校心理学领域紧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同时又将西方学校心理学家的角色功能引入教学,中西结合,以实践为导向,强化学生心理教育评估和心理辅导实务能力。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划、心理课程设计与演练、心理档案建立、心理教育评估、“研究者—实践者”的培训模式、特定领域的学校心理辅导等。强调中西结合、以实践为导向的特点。
5.管理心理学
遵循“研究者—实践者”的培养原则和模式进行,旨在培养具备较强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辅导与咨询、行为决策、人才测评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的复合性、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其中,管理心理学以组织中的人和群体作为特定研究对象,通过质性与实证方法研究个体、群体、组织以及不同层次间交互影响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以提高管理过程中的个体效能和组织效能;通过系统深入地帮助学生掌握员工招聘、人才测评与选拔、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培训与潜能开发、员工心理援助等的各种理论与技术,培养人力资源管理的高级研究人员和应用实践人才;通过帮助学生掌握各种职业生涯指导的理论与技术、学校和成人生涯辅导课程的理论与实务、特定人群生涯辅导的理论与实务、生涯辅导的过程与会谈技术等,培养在职业辅导和咨询以及企业员工生涯发展咨询等领域的研究型和临床实践型相结合的复合性专业人才;通过对行为决策(判断与决策心理学)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的研修,掌握行为决策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前沿视角,在此基础上着重把行为决策理论与方法应用于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掌握。
6.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
遵循“研究者—实践者”的培养原则和模式,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生临床与咨询实践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具备较强科研能力和扎实的临床与咨询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在科研能力的培养方面,重视培养扎实的理论基础,重视新兴方法和前沿研究方法的运用,同时强调研究的生态效度。在临床与咨询实践能力方面,特别强调学生的临床见习、实习、督导等环节的专业训练。通过高强度的学习和实习环节,旨在培养面向特定心理障碍者和普通社会大众,能够提供有效心理评估和干预服务的专业人员,使其具备心理治疗和心理病理方面的服务所需的各项技能。
7. 网络行为与工程心理学
主要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数字化环境下人机交互中人的心理特征、行为规律及其在人机交互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培养在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从事产品设计用户体验、产品可用性分析等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5.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职工&研究方向
6.2021年华中师范大学硕士招生简章
报考条件
学费&学制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福建成人高考网
成考交流①群
(扫一扫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