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期末考试成绩通过微信被告知了,借此说点对于教育拉拉杂杂的感悟。只想传达一个观点:孩子是自己的,关心孩子教育就该关心教改方向,适应当下教改政策,一路帮扶着孩子去适应,让孩子越变越好。
新高考改革目标里有一种趋势就是:高考拼语文。就是语文考试难度会逐步加大,高考语文将成为拉开差距的主要科目。这种趋势已从初中就体现了,初中语文成绩差距变化几乎与小学成绩无关。
我小儿子上了初一,想着他小学语文从没低过95,科任老师也说他听课专注,回答问题积极,还以为他语文不错呢,所以就忽略了他语文学科的学情监管。可这次期末考试他的语文水平露丑了网络教育期末考试没过,这意味着这个假期我该陪着他好好提高语文了,那就是继续陪着他多读课外书,学前陪他读的那些已经不够本了,小学早用完了。
期末考试学校不公开排名,也不宣布分数,用等级制来评价。但家长还是能通过微信知道自己孩子成绩的,还是完全可以掌握自家孩子弱项在哪里,有什么优势,总体学习能力如何。初一8个班大约400学生网络教育期末考试没过,我家孩子成绩刚好年级第10,和入校摸底考和期中考对比,一直在进步,而我对孩子操心的程度远比小学时少。回想小学语文老师为了成绩天天揪着家长监督孩子背书的情景,应该不是少数,真不是滋味。小学语文不能完全是背出来的,语文素养该从小学熏陶。
最后说说双减,不知家长们对当下双减政策知多少!站在教师的角度,双减的确加重了教师的压力和负担,而站在家长的角度,我的确是双减政策的受益者。希望双减政策当下,家长先理解适应了,孩子才可能适应。看到网络上许多人吐槽双减政策,可大势所趋适应才是硬道理。如果家长对教改政策横竖都是叽叽歪歪的,你的孩子怎么可能有进步和发展呢!
福建成人高考网
成考交流①群
(扫一扫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