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工作交流197 中国电力教育 2010年第22期 总第173期 网络教育是以师生准永久性分离为基本特征,以网络环境 下的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育形式,我国网络教育经历 十年的迅速发展和规范管理后,逐渐被社会和广大学习者所认 同,网络教育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也逐步提高兰州大学网络教育怎么发帖,成为高等教 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网络教育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有人提出质疑,他们认为 网络大学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却无法代替面对面的情感交流, 学生对网络学习和学校的归属感不强,难以受到独特的大学校 园文化氛围的熏陶,无法领略大学校园氛围所带给学生的潜移 默化的影响。同时,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分离也给开展网络 教育的德育工作带来了难题。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 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如何建设基于网络的、教和学准永久性分离的网 络教育校园文化?本文结合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校园文化建 设情况,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网络教育校园文化的特点传统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一个学校形成自己的校园风 格和文化价值观至关重要,学校不仅仅是一个教室、操场的概念, 还是一个环境、文化的概念。
历史底蕴、校训理念和师生的人 文精神共同构成了学校独特的校园精神文化。而网络教育校园 文化作为一种基于网络,面向成人的推行终身教育形式的文化, 具有不同于传统校园文化的特征。 个性化网络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决定了网络教 育的校园文化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自主选择,强调发挥 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灵活性学生可以不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根据个人需要有选择 地在网上随时随地地“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交互性通过BBS、讨论区和聊天室等,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都可 以共同探讨一个主题或参加某项活动。每个人都可以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拥有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 开放性网络教育提倡“有教无类”,不仅教育对象不受文化层次 的限制,而且形成校园文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时空也随时对外 开放。 虚拟化网络教育校园文化主要是一种虚拟文化。网络教育以网络 活动为重要载体和依托,使校园文化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了 很大的创新空间。 网络教育校园文化的现状分析网络教育作为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远程教育形式,教 和学的活动主要是在网络环境下完成的,其中网络学习平台就 成了学生的网上学习场所。目前网络学院的网络教学、管理和服 务等功能不断完善和丰富,逐渐形成学生网上学习、生活、社 交和娱乐的“网上校园”。
我们以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为例, 统计分析其在网络学习环境上所建设和营造的网络校园文化。 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指校园环境、教学科研设施、文化网络 和生活设施等方面的建设,这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物质外壳和承 载体。网站首页设置学院简介、机构设置、部门职责、学习中心 和网院风采,让学生对所在大学有一个全面的感性认识。如表 所示。由网站栏目访问量可以看出,网站首页没有将校园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板块加以建设,而是分散在学院简介、机构设置、 部门职责和学习中心等栏目中,网络校园文化是各个不相关点的 集合。网院风采栏目仅仅提供了网院内的风景图片兰州大学网络教育怎么发帖,没有相应的 说明文字,并没有体现出网院风采的文化意义。 网站栏目2009年访问量 栏目 学院简介 机构设置 部门职责 学习中心 网院风采 访问量 4240 行为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指校园文化的动态层面,包括教学科研活动、 组织管理工作、课外文化活动以及后勤服务等,体现着校园文 化的独特风貌。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有 机会参与集体活动和校园生活,增强学生与学校、老师及同伴 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形成对网络学院的归属感。兰大网院在 2009 年相续开展了“征文比赛”、“专家讲座”及“学生座谈会” 等活动。
由表2 可以看出,未能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开放性、 网络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分析与建议 摘要:网络教育学校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未能接受系统的高等教育,网络教育学校的校园环境及校园文化氛围对他们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和不可或缺了。结合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对如何建设网络教育校园文化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网络教育;校园文化;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张军儒(1976-),男,甘肃靖远人,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远程教育实践与理论; 赵文中(1985-),男,宁夏同心人,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远程教育。(甘肃 兰州 730000)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7-0079.2010.22.088 学校工作交流 198 中国电力教育 2010年第22期 总第173期 虚拟性特点。 2009年活动统计 活动名称 举办次数 参加人数 举办形式 征文比赛 网络专家讲座 网络学生座谈会 现场开学典礼 现场学生培训会 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指一所高校的历史传统、精神氛围、理想追 求和人文气象,是高校最具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的部分, 是一所高校最具特色的标志,它构成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核。
从2009 年论坛栏目的发帖量中我们发现(见表3),BBS 论坛的 栏目缺乏有效的设计和组织,没有形成鲜明的主题。 2009年论坛栏目发帖量 栏目 兰大风景线 生活空间人在职场 发帖量 480 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是一种规范和习俗文化,包括教学科研的规 章制度、组织管理的规范条例以及学生的行为准则和要求,另 外还有习惯、礼仪、校风、班风和学风等。它反映了高校的文 化准则,具有规范导向作用。学院网站上设置文件汇编板块, 内容包括教育部文件、教育厅文件和学院的规章制度,但信息 更新慢,管理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网络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根据对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笔者对解决网络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 建议。 (1)网络教育校园文化是网络文化与传统校园文化交叉融 合而形成的新型校园文化。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其对校园文化的 渗透,网络教育校园文化快速便捷的信息提供方式、无可比拟 的信息容量及丰富充实的文化内容,使其迅速成为网络教育学 生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网络的开放性使不同文化相互碰撞、 交融,价值取向更加多元,价值选择更加困难。学校必须制 订网络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明确网络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和管理的努力方向,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新兴传媒及其相应的网 络文化,将其发展成为弘扬校园文化的阵地和推动素质教育的 平台。
(2)十年网络教育的发展与传统教育相比,缺乏深厚的历 史和文化积淀,通过网站建设,逐步构建网上精神家园。根据 网络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长,逐步在网上开辟体现学生个 性心理特征的论坛栏目,以互动的形式吸引和激发网络学生参 与网络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情,打造具有网络教育特色的校 园文化品牌,让学生上网时有更多的时间和兴趣逗留在校园网 上,既能减少学生的孤独感,又有利于学院、教师和学生之间 进行交流与沟通。 (3)加强校园网络文化队伍建设,合理配备各类专兼职人员, 既要有网络专业技术人员,又要有网络管理人员,还要有网络 文化研究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密切关注网上动态,随时与学生 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学生提出的有关学习、 生活和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促进师生积极参与交流,真正发挥 全体师生作为网络教育校园文化主体的作用。 (4)网络教育校园文化建设要实现手段的多元化。充分发 挥网络建设和网上资源的优势,构筑网上文化氛围,充分利用 网络空间,大力开展为网络教育学生喜闻乐见的网上文化活动; 充分发挥校园环境、人文景观、文体设施以及网络、电视等媒 体的作用,充分运用各种活动载体,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 校园文化活动,使广大学生在网上、网下充分领略校园文化的 魅力。
(5)网络教育在利用网络技术优势,营造出虚拟网上校园 文化氛围的同时,依据学校和校外学习中心自身不同的办学条件, 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开展集体回校活动,体验真实的 校园文化氛围。网络学习的学生由于以个体化学习为主,平时 都在校外,所以他们对母校和老师有着一种近距离交流的渴望。 学校通过组织专题报告会、参观学习、网络大赛和演讲比赛、 与老师见面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学生回校,不仅可以加深 学生对母校的了解,增进师生间的交流,同时有利于学生开阔 视野,陶冶情操,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卢美芬,陈厥祥.当代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变迁的几点思考—— 与苏国红同志商榷[J].青年研究,1999,(11):36-37. [2]穆肃,张鑫,丁新.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学院校园文 化建设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8). [3]张鑫,穆肃.广东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网络学院网络校园文 化建设的分析与建议[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2). [4]李睿,张海波.现代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初探[J].中国 教育技术装备,2009,(12). (责任编辑:麻剑飞)
福建成人高考网
成考交流①群
(扫一扫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