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是由1954年成立的探矿工程系、工程地质教研室于1998年联合组建而成的。现设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本科专业。其中地质工程是我国最早一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也是我国第一批建设的国家重点学科之一。几十年来,我院培养毕业的学生一直广受社会各界欢迎,培养的许多毕业生在国土资源、石油、冶金、有色、煤炭、铁道、水电、建筑、城市建设、建材、民航、航天、核工业等十几个行业,以及相关的科研、教学、工程建设及国家政府部门担任了重要角色,为国家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学院定位: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网络教育毕业证,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地质工程为主要特色,地质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安全工程协调发展。面向工程技术领域,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成为国内领先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工科学院。
办学思路:在学校“特色+ 精品”办学理念指导下,遵循“求实创新、科学民主、协调团结、服务社会”的办学原则,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知识创新为动力,以工程实践为特色,坚持走优势学科与社会需求相协调的道路,坚持教学与科研互动、规模与质量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全面发展地质工程及其边缘学科,培养“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81人,其中专任教师67人,博士生导师17人、教授21人。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100%,具有博士学位的占90%。学院所有教授和副教授全部为本科生授课。
学科建设:
博士后流动站: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土木工程、安全工程
博士学位授权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土木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硕士学位授权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学士学位授权点:地质工程、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安全工程
学院规模:
现有在校生1706名,其中博士生79人, 硕士生554人, 本科生1073人。
学院下属机构:
(1)教学机构:学科规划建设部、教学管理部、教学实验中心。
(2)科研机构:地质超深钻探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国土资源部深部地质钻探技术重点实验室)、深部地质钻探装备与机具关键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表面工程研究所。
(3)管理机构:学院党政办公室、学工组。
基础设施:学院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现有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工程实验室、土木工程实验室、安全工程实验室、力学实验室、工程CAD 实验室共6个教学实验室和现代钻探实践中心、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安全工程3个校内实习基地, 实验分室总数28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超过3000万元, 学院在北京综合地质工程公司、中建一局集团华北公司、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北京土行孙非开挖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天和众邦勘探技术有限公司、国土资源部勘探技术研究所、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首都国际机场等建有校外实习基地。
科学研究:学院在科学钻探、岩石破碎、钻探机械自动化、环境钻探、爆破治灾、金属表面强化技术、机电系统设计与机械动力学、新材料钻具、岩土体稳定性、工程地质、地下工程、基础工程、安全科学与技术、安全经济与信息工程等科学研究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多年来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近年来,我院的相关学科获得科研经费年均超过1500万元,目前承担各类科研项目数十项,其中包括国家863 课题、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攻关项目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研奖励8项,出版专著及教材50余部,年均发表论文300余篇。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将以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重点学科为依托,大力发展地质钻探、地质工程、地下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学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把学院办成地学工科国内领先、相关学科协同进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开发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学院。为国家的基础经济建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网络教育毕业证,为人类的地学工科发展,为我国的地质工科高级人才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福建成人高考网
成考交流①群
(扫一扫加入)